拾穗者杂录

——文字是照进现实的月光

《活着》重读札记

时隔十年重读余华,方才明白福贵的活着不是妥协,而是对生命最庄严的礼赞...

"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无聊和平庸"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精神的丰盈反而愈发清晰。这种生存哲学让我联想到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

读的过程中我就在不断的问自己,不断地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福贵我会怎么选择怎么面对,我是否能够承受得住,亦或是我在什么时候会承受不住。很多问题,很多思考,这就是一部伟大文学作品的魅力和意义。活着,应该是一种来自本体的意念吧。

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和姿态活着,但是每个人活着的目的不一样,但其实本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只要拥有活着的意念,就能单纯的做到活着,有生命。

福贵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什么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更是被扭曲的,可单单就是这样一个被毁三观的人,却幸运的被扭曲到了一种人生的理想状态。我猜,他也曾崩溃过,也曾麻木过,但是“活着”的意念,这种人的本性从根本上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历过生命中难以承受的大悲之后,眼中也就只容得下幸福和快乐了。活着,就是为了追求为了抗争。

人一旦真实的活着,那不真实也变得真实。

读书,是自己的日常必需品。随着年龄的增多,眼睛不好使,我又迷上了听书。去年年底,我无意间在读书369平台看到了有听书《活着》合集,几乎一口气听完,还不过瘾,又网上看书,搜余华的《活着》改编的电影来看。看一遍哭一遍,哭了还要看,看着看着眼泪又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我被美丽纯朴的家珍所感动,被福贵一家的遭遇所打动,被福贵对苦难的承受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所折服。一个既嫖又赌的纨绔子弟几乎一夜间把家里一百多亩地及房产输了个精光,老爸被他活活气死了。在去帮妈妈买药的途中又被抓去做壮丁,从死神手中捡回一条命,先后妈妈、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甥相继死了,最后他跟一头别人不要的老牛相依为命,却不抱怨,乐观地活着。

人到底为什么而活?家珍说: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福贵妈妈说:人只要活得高兴,就不怕穷。人活着,是因为爱。因为心中有爱,一家人想方设法要在一起;因为心中有爱,人就活得开心;因为心中有爱,再苦再累也无所谓;因为心中有爱,所以累并快乐着。

当富贵的妻子家珍带着儿子有庆回来时,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里被自己痛打痛骂的妻子竟好端端的站在门口,带着那份执着的微笑,富贵终于明白了自己有多么的肤浅。女人是水做的,有着太多的柔情和牵绊,而女人又是坚强执着的,有太多的深情。在人拥有时,人就会很容易忽略她的存在,在他失去时,他才想起她的好,此时的富贵再也不会不顾及妻子了,他开始变的疼爱自己的妻子了。他们的爱情不再是奢侈的形式,而是情深似海的患难夫妻,为了一家人活着,他们真实的在劳作。

而人生总是悲喜杂居,没有纯粹的喜,也没有纯粹的悲。

他们的母亲因老累过度卧病在床,富贵进城请医治疗,没想到被国民军拉壮丁,富贵欲逃不能,看着离家越来越远,富贵越来越感伤,这也许是上帝故意搞的一处闹剧,活生生的让一个人经历些许的生离死别,尔后彻悟人生。

在战火纷飞时,富贵更想活。之后遇到解放军,他幸免回家,看着那依旧的茅草屋,富贵感到前所未有的亲切;看着眼前的一双儿女,富贵也许才真正体会到活着有多么的重要。眼泪是思念的载体,是欢欣的背面,是情意绵绵的流淌,夫妻两人劫后余生相逢是让人感动的人生场景。富贵在死亡中的挣扎是有价值的,是对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独和痛苦的勇敢。

但命运似乎并不赞赏他的坚强和勇敢,无情的夺取了有庆年轻的生命,富贵心中那升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看着静静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富贵的坚强被失子之疼冲磨的所剩无几,单富贵还活着,他还有家人,随后女儿,妻子,女婿,小外甥相继离去,留下他孤独一人,怀揣着思念,忍受这寂寞,经历着孤独。但这些并未将他打倒,因为他还有老牛,在凄清的岁月,他和老牛有着十分的默契,他把思念全都寄托在牛身上。人就是这样,在没有任何人可倾诉、可理解的情况下,他往往将感情转移到他物,人是情感动物,再怎么受打击,野磨灭不了他真实的性情。富贵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悲伤和痛苦,我想,他已经超脱了那样苦楚的生活,他在真实的活,不带半点掩饰痛苦的虚假。

经历的越多,彻悟的就越深。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实是另一种的生,那么人就活的真实、宁静、淡然,就像富贵在静静的午后讲述自己的一生,其实,富贵一生的悲催不是他一个人造成的,而是一个不成熟时代的,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有着太多的躁动与不安,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潮流中显得摇摇摆摆,难以把握,那是一个不成熟、不理性、不民主的时代,而人总是被动接受那个时代,人权也许遭到了上天都难以容忍的程度,富贵是那个时代的不幸儿。个人虽然超越了生死,但却难以超越时代,而富贵却在那个悲催的时代里好好的活着,带着那份别人不懂的释然。

我希望大家都能看看余华的《活着》,明确活着的目的,明确幸福的含义,不要顾此失彼,忘了本真,忘了初心。

春日随想

玉兰花开时节,枝头的新绿总让我想起川端康成的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

"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 —— 川端康成

这个春天特别留意到城市角落的野花,它们像普鲁斯特的玛德莱娜小点心,唤醒记忆深处的童年...

晨起推窗,檐角风铃撞碎一地清光。玉兰擎着白瓷盏,将积攒三季的月光酿成琼浆,醉得枝头新燕跌跌撞撞。我总疑心这满城春色是哪位仙人打翻的调色盘——樱云染粉,柳烟泼青,连溪水都揉碎了金箔般的阳光。

午后斜阳漫过枝头,老巷青砖沁出温润的潮气。邻家阿婆支起竹竿晾晒陈年蓝染布,褶皱里抖落几粒去年深秋的桂花。孩子们追着纸鸢跑过石桥,线轴转动声惊醒了苔痕斑驳的石阶,那些沉睡的绿意便顺着砖缝蜿蜒生长,攀上爬满忍冬的矮墙。

暮色四合时,我常在紫藤花廊下小憩。花瓣簌簌落在书页间,洇开淡淡的墨香。远处学堂传来断续的笛声,与归巢的雀鸣交织成网,网住了最后一缕晚霞。忽有夜雨叩窗,才惊觉春衫已沾满草木的私语。

这样的季节总教人想起《诗经》里“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句子。那些蛰伏在冻土下的梦,原来只需一场细雨,便能抽出翡翠般的嫩芽。而我们何尝不是被时光浸润的种子,在春光里舒展着生命的年轮。

经典书单

  • 追忆似水年华
  • 百年孤独
  • 红楼梦
  • 局外人

心灵札记

▌3.15 雨
读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明白孤独不是隔绝,是让心灵保持中空状态迎接阳光

▌4.2 晴
在公园长椅观察行人,每个人都是行走的短篇小说